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回复: 0

由费尔马伪素浅谈素性排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准备开一个有关素数(质数)的系列节目。我知道质数相关的内容一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非常多,也非常深奥,值得一聊。而第一集我们来 “打打假”,聊一聊“伪素数”。伪素数,顾名思义,就是假素数,它们都是合数。但叫它们伪素数,说明它们符合一些素数才有的性质,关于这个性质,我们先要聊一下费马小定理。

费马大定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费马大定理是费马认为他证明了,但其实没有正确证明的一个定理。费马小定理则是他先提出,但同样没有给出证明的一个定理。




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1607年-1665年1月12日,法国律师、业余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低于职业数学家,似乎对数论最有兴趣,亦对现代微积分的建立有所贡献。
费马当时就是这么一个癖好,不断的发现各种命题和公式,但就是不给出证明,而是带些嘲弄般的分发给同时代的数学家,说:你们来证明吧,你们专业的,我业余的。而其中很多命题的证明要等到100多年后的欧拉才给出,包括这个费马小定理。

而后世又发现费马小定理很重要、很有用,所以才对费马如此中多的发现中,挑选出这个命题,命名为“费马小定理”。

而费马小定理其实内容很简单,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入中学数学课本中,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如果p是一个素数,则对任意整数a,
�
�
−
�
能被p整除。

另一种常用表述形式是 :如果a不是p的倍数,则:

�
�
−
1

1
(
mod
�
)

比如,5是一个素数,那你可以验证下,是不是任意整数的5次方减这个整数,可以整除5。比如
2
5
−
2
=
30
,可以整数5。你还可以验证
3
5
−
3

4
5
−
4
等等,都能整除5。

关于这个命题的证明很简单,写出来甚至比勾股定理的证明还简短,请各位自行上网搜索,当然更好的方法是自己思考下如何证明,看看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否比肩费马和欧拉。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进入中学课本。唯一难点在于,肯定有学生会问:用这个定理能干嘛?

这个问题很好,这是启发思维的好机会。可以看到原命题很显然是关于质数的一个性质,那么你会想到,如果p是合数,那么是否
�
�
−
�
就不能整除p呢?也就是考虑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这里有一道很好的思考题是,请你说出费马小定理的逆否命题和逆命题。

费马小定理的逆否命题是:

对整数p,如果存在某个整数a,使得
�
�
−
�
不能不能被p整除,则p是合数。

我们知道一个命题成立,它的逆否命题必然成立,所以,以上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而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是:

对整数p,和所有整数a,有
�
�
−
�
能不能被p整除,则p是一个质数。

如果这个逆命题成立,那么太好了,我们得到了一个对一个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判定定理。虽然,这个判定要考虑所有的整数底数a,有点麻烦,但是质数的判定定理几乎没有,所以有一个就很珍贵了。但遗憾的是,这个逆命题并不成立。

也就是,存在一个合数q,对所有整数a,仍然有
�
�
−
�
能整除这个q。但要找到这样一个合数并不容易。比如,你就取a=2,然后你一个个尝试合数,你会发现
2
4
−
2
不能整除4,
2
6
−
2
不能整除6,
2
8
−
2
不能整除8等等。

你需要尝试到341时,发现
2
341
−
2
能整除341,而
341
=
11
×
31
,是一个合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让人遗憾的发现。但是仅凭这点,341并不能作为费马小定理逆命题的反例,因为费马小定理的逆命题要求对任何的底数,只考察2为底数是不够的。




前50个以2为底的费马伪素数


而这里,仅考虑2为底数的情况下,341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名为”中国猜想” (Chinese hypothesis)的命题的反例。“中国猜想”是这样说的:一个整数p为质数,当且仅当
2
�
−
2
整除p。它显然是费马小定理的一个特例。

它的名称确切来历仍然是个迷,但大致故事是这样: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他的同僚聊天时提出了这么一个猜想。但不久后李善兰发现,原来西方早有人证明了这个猜想的正命题,就是费马小定理。而它的逆命题也有人找到了它的一个反例,就是341。所以,李善兰很快收回了这个猜想。但不知怎么,1882年,清末的另一位数学家华蘅芳在他的书中,把这个命题作为真命题传播了出来。到1898年前后,西方有人在某本书中声称中国人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这个猜想,导致这个命题就被称为“中国猜想”。




李善兰(1810年-1882年),字壬叔,号秋纫,中国清朝数学家。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人。为清代数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通诗文,曾帮基督教传教士翻译圣经。


那现在341确实是中国猜想的反例,那它是不是费马小定理的反例呢?也就是:是否对任意的底数a,
�
341
−
�
都能整除341?很可惜不是,比如
3
341
−
3
就不能整除341。

但也不是底数越大,这种反例就越稀有,越难找。比如以3为底的话,
3
91
−
3
就可以被91整数,而91是个合数。


(以1到200为底的,最小的费马伪素数表)


而真正的费马小定理逆命题的反例,就要求对任意底数都要符合以上性质。这个真正的反例要等到1910年,才由美国数学家卡迈克尔证明和发现,它是561。此时已经距离费马提出费马小定理已经有将近300年时间。

这里其实能看出费马的厉害之处。当他提出费马小定理的时候,他可没说这个命题逆定理是正确的,说明他绝对是考虑过这个命题的逆命题的。虽然这个逆命题看上去很像真的,以致于它的反例要等300年才出现,而且人们也很希望这个逆命题的是真的。但费马没说,说明他意识到这个反例存在的可能性,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

另外,卡迈克尔自己计算出了前15个类似的反例。这些数字后来被称为卡迈克尔数。并且卡迈克尔猜想,存在无穷多个卡迈克尔数。1954年,埃尔德什给出了一个构造大的卡迈克尔数的方法。又过了40年,1994年,才由William Alford等三位数学家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卡迈克尔数。

前几个卡迈克尔数及其因子分解:
561  = 3x11x17
1105 = 5×13×17
1729 = 7×13×19
2465 = 5×17×29
2821 = 7×13×31
6601 = 7×23×41
8911 = 7×19×67
好了,总结以上情况就是,有些合数在特定的底数a的情况下,能符合费马小定理性质,后世对这种合数称为“以a为底的费马伪素数”,比如341,就是最小的,以2为底的费马伪素数。

而有些合数则对所有底数都符合费马小定理,它们就被称为绝对伪素数,或卡迈克尔数。

现在,把费马小定理作为素数判定定理的希望是破灭了,但有无可能,如果对费马小定理进行某种加强,使得素数仍然符合某种性质,但是合数不符合呢?数学家还真做了不少尝试。

欧拉就对费马小定理做了一个扩展,(又) 被称为“欧拉定理”:

费马小定理是欧拉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如果n和a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


这里φ(n)是欧拉函数。欧拉函数的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个数。假如n是一个素数(质数),则φ(n) = n-1,即费马小定理。
但情况是,全体素数都符合这个加强版的费马小定理,但是仍然有少量合数同样符合这个定理给出的性质,那些合数就被称为欧拉伪素数。但是欧拉伪素数就比费马伪素数数量少多了。

欧拉伪素数的确切定义,符合一下性质的合数n,称为欧拉伪素数

总结一下,以下定理是从“弱”到“强”的排序,后面的命题都能推出前面的命题,它们是:

中国猜想的正命题,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

而它们的逆命题都不成立,推翻它们的逆命题的合数分别被称为:

以2为底的费马伪素数,卡迈克尔数,欧拉伪素数。

这些合数可以认为是对质数从“低仿”到“高仿”的一个排序。

另一方面,虽然人们对找到一个素数的简单判定定理的希望破灭了,但是以上定理还是很有用的,因为毕竟例外的情况是少数。比如一万以内的卡迈克尔数也就只有7个,卡迈克尔也给出过卡迈克尔数在前n个自然数中的数量上限。

如果用c(n)表示前n个自然数中,卡迈克尔数的数量,则有如下上下限:

如果把这个数量上限除以n,作为卡迈克尔数的密度上限,这个密度上限在n趋向于无穷大时,是趋向于0的,所以可以说“几乎所有合数都不是卡迈克尔数”。在检验素数的时候,只要提防这些伪素数就好了。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费马小定理和伪素数的概念。可以看出,素数确实是数字界中最神秘的一个存在。好不容易,人们找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素数的性质定理 :费马小定理,而偏偏有些合数又过来捣乱,使得它无法作为素数的判定定理。

而费马小定理本身表述非常简单,但含义很深刻,值得玩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9-15 09:00 , Processed in 0.0728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