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77|回复: 23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赵  光  斗
                           哈尔滨电子仪器厂     工程师    (150001)
    有位朋友写了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文章(以下简称《幼弱》),并通过网易转发到我的信箱。说老实话、转发的文章开头立论有些含混不清,究竟是“原命题十分幼弱”还是“证明它无大意义”,在逻辑上与钱钟韩院士“别猜了”所犯错误基本一致,此处就不再另费笔墨,敬请看《钱钟韩院士的观点值得商榷》一文。

    至于《幼弱》一文,文中写了由金星到太阳等关于距离的所谓“猜想”后,又扯到了哥德巴赫猜想,看了半天不知道这位朋友想表达什么,只觉得这位作者所写该篇文章前后逻辑混乱,从对科学的探索和创新的角度看意义不大。
    其实从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及太阳系内其余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不用猜想,也没有必要猜想,天文工作者已经将其测定过了,不用再枉费心思。值得称道的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规律,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推算出来,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偏大。由此天文学家“猜想”,地球到火星之间应该还有一棵行星存在,在查找过程中发现了小行星带(群)。于是又有人“猜想”,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曾有过一棵较大行星,这棵行星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爆炸,炸成无数碎片,形成了小行星带。由此又有人根据太阳系中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质量关系进一步提出“猜想”,该行星在爆炸时有一棵较大碎片经过地球,被地球俘获,成为地球卫星,也就是现在的月亮。天文学中有“总星系”及宇宙“大爆炸”等假设,不过都有事实作为依据。
    再看一下《幼弱》一文的“首先、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比之再弱一点的猜想:任意一个大于0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至少0个两素数之和。”只要经过简单运算就可以发现,0个两素数之和的猜想根本不能成立,实在不知作者是怎样想的,对于上面的错误本文也不再另述,敬请查看《再谈钱钟韩院士的观点值得商榷》一文。
    至于本文作者对当代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所用命题等存在的问题和看法,也敬请查阅《对哥德巴赫猜想论证的探索》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的思索(七)》等几篇文章。
    最后引述夏禹龙等编者的《科学学基础》一书中,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这一小节的一段论述,结束本文:
        “关于发展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种流派:一是波普的证伪主义;二是库恩的科学革命论;三是费耶本德的韧性和增生原理。”“证伪主义者们认为,对科学的发展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有两件事:一是大胆猜测的确认,如海王星的发现,无线电波的发现,爱丁顿证实爱因斯坦的预见—光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等;二是公认猜测的证伪,如托勒密学说被推翻,以太的否定,牛顿力学被相对论代替等。反之,证伪主义者认为大胆猜测的证伪或公认猜测的确认对科学的发展都没有什么意义。”
2003年1月               
发表于 2008-11-2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想起来了,这篇文章好像是几年前的拙作,不知怎么会跑到先生邮箱里了。
我说的原命题无意义是指“任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无意义。
你那里如果有可以全文转贴一下,请不要断章取义,那样不好。
发表于 2008-11-2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A+B=C 的意义太大了!
发表于 2008-11-30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下面引用由moranhuishou2008/11/29 09:57pm 发表的内容:
想起来了,这篇文章好像是几年前的拙作,不知怎么会跑到先生邮箱里了。
我说的原命题无意义是指“任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无意义。
你那里如果有可以全文转贴一下,请不要断章取义,那样不好。
1、“任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无意义?

2、“你那里如果有可以全文转贴一下”——对不起我这里也没有保存;
发表于 2008-12-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没有就算了。               
发表于 2008-1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对“谨将此定理献给20008....”一文提一些自己的看法,你最后做了结论:否定以前所有的关于偶数分成2素数之和的论断和成绩,肯定了自己的结论(没有给出任何证明的结论,以后再答复的答复)。我没有读过大学,也看不懂你的公式(定理),但有一条道理我是可以明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也提到了,那么你既然已领悟了其中的真谛,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9699690能分成多少对素数的和.误差不得超过1%.当然我能求出它的准确值,因为我已经筛选出3000万以内的素数,即便没有3000万以内的素数表,照样可以把它的精确的提到99%以上.如果你按自己的公式求得值与实际值高度吻合,那我对你的结论会举手赞成的(不过,还需给出9699688,9699686的组数).
发表于 2008-1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本人同意斯露化雨文章中的观点。偶数 N 的哥猜(1+1)对数与不大于 N 的孪生素数对数确实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外国人几十年前就发现的,只是中国的科普书没有谈到而已。
发表于 2008-1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下面引用由天山草2008/12/07 10:00am 发表的内容:
本人同意斯露化雨文章中的观点。偶数 N 的哥猜(1+1)对数与不大于 N 的孪生素数对数确实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外国人几十年前就发现的,只是中国的科普书没有谈到而已。
    哥孪呈比.
发表于 2008-12-7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哥德巴赫猜想—原命题十分幼弱,证明它无大意义》的答复

下面引用由白新岭2008/12/03 02:57pm 发表的内容:
对“谨将此定理献给20008....”一文提一些自己的看法,你最后做了结论:否定以前所有的关于偶数分成2素数之和的论断和成绩,肯定了自己的结论(没有给出任何证明的结论,以后再答复的答复)。我没有读过大学,也看不懂你的公式(定理),但有一条道理我是可以明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也提到了,那么你既然已领悟了其中的真谛,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9699690能分成多少对素数的和.误差不得超过1%.当然我能求出它的准确值,因为我已经筛选出3000万以内的素数,即便没有3000万以内的素数表,照样可以把它的精确的提到99%以上.如果你按自己的公式求得值与实际值高度吻合,那我对你的结论会举手赞成的(不过,还需给出9699688,9699686的组数).
刚看到这个帖子,迟复为歉:
关于哥猜解数的计算,我做了一个小玩意,可以随便计算任意偶数的解数直,相信不会有错,但现在我不在家,待回去之后给你计算,随便你给出任意数据,只要程序能筭都没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5 12:39 , Processed in 0.1156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