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40|回复: 3

转载:呼吁给哥德巴赫猜想的业余研究者有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童 信 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吁给哥德巴赫猜想的业余研究者有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童 信 平
    “每个人都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就科学上的某件事发表其意见。”在科学上,想“想发表其意见”的人数最多的大概要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了,使得数学所不胜其烦,终于在1992年2月13日数学所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在王元宣布“陈景润从未去证明1+1,甚至都没想过自己能证明1+1[1]”之后,“杨乐代表中科院数学所宣布,今后,对这类命题的论文原则上不予受理[1],”上行下效,数学期刊也就干脆拒绝受理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论文了。(自己付出版面费者除外。)造成许多人投稿无门。
    我国的民主已经发展到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在“陈景润从未去证明1+1”的情况下,又在说了大话“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谜,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2]”和被美国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批评为“陈景润能做出那样的工作也是很不错的,但是他并没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实际上,陈景润的工作当时被夸大得很厉害[3]”的情况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不把“(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列入国家成就。历史面前,中国更应该提倡学术上有人研究“1+1”,如果证明成功,多少可以挽回一些面子。于是,“数学中国”建立了“哥德巴赫猜想专栏”,百度建立了“哥德巴赫猜想贴吧”,让无处投稿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业余研究者有了“发表其意见”的地方。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想说说在这二个网吧的不公正遭遇,请大家评论。
    例1:我在“数学中国”发表《十问数学家王元》,版主要我改为“与王元商榷”,我认为王元不会与我平起平坐地商榷,还是随便问问比较好,没有改。版主竟然删除我所有的帖子,二年不准我登录看这个网站。
    例2:《k-殆素数是正整数的别称,欢迎“心有一只歌”文明应战》,(http://tieba.baidu.com/p/2293542493 )在12楼,我想贴出王元的殆素数定义,“系统”说我“不合法”。“心有一只歌”却可以在17楼贴出王元的殆素数定义。说明“系统”知道我要批评王元而不合法,知道“心有一只歌”会赞美王元而可以贴出来。
    例3:《引用<科学家名言>中的讲话也“不合法”?》帖子中,(已经找不到了,被删除了。)我几次输入布鲁诺说:“谁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这句话居然被《百度的哥德巴赫猜想吧》判断为“不合法”,不让发表。历史是无情和公正的,1992年,罗马教皇还要为几百年前的教皇担当,为伽利略、达尔文平反。说我不合法者,难道不知道这种历史转变?
    例4:我发帖子《百年来数学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是输在起跑线上的素数、合数不分》,系统显示:“发表成功。”但是,紧接着系统又会通知:“很抱歉,您的贴(帖)子已被系统删除。”如此一而再,再而三。
    例5:我在《以往企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荒唐的逻辑关系》(http://tieba.baidu.com/p/3815754532 )发表下面内容,系统直接回复:“发贴失败。”只发前面的国际上的殆素数定义,系统还是回复:“发贴失败。”
    根据国际上的殆素数定义:“数学中,当且仅当Ω(n)=k时,自然数n叫做k次殆素数,这里Ω(n)是n的素数分解过程中的指数和。”k>1是合数,所以,“9+9”~“1+2”中没有“1+1”。
    根据王元的殆素数定义:“所谓殆素数就是素因数(包括相同的与相异的)的个数不超过某一固定常数的自然数。例如6=2×3,8=2×2×2,10=2×5,12=2×2×3,21=3×7,所以6,10,21是素因数个数不超过2的殆素数,6,8,10,12,21都是素因数个数不超过3的殆素数,凡是素数显然都是殆素数[6]。”
    把王元的定义倒过来看就是,“凡是素数显然都是殆素数,…所谓殆素数就是素因数(包括相同的与相异的)的个数不超过某一固定常数的自然数。”简短地说:“凡是素数显然都是自然数。”这就是说,“1+1”=“自然数+自然数”,这是把“素数”这个单一的下位概念偷换到复杂的有素数又有合数的上位概念“自然数”,这“自然数”是素数、合数不分,怎么能证明“1+1”=“素数+素数”?
    王元说过“用目前的方法的改进不可能证明(1,1)[4]”。杨乐说过“证明‘1+1’还需要新手段[1]”。他们承认老手段不管用。有人说过:“……,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只有把多数人想从“9+9”~“1+2”到达“1+1”的观念推翻之后,“1+1”才能向前发展。但是,这些人不敢直面历史,害怕大家讨论“9+9”~“1+2”中的是非、得失。坚决进行阻止,例1~5就是他们的具体行动。
    “只有敢于直面历史,正视自我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正义,值得尊重的民族。”您以为呢?
参考文献
[1]  杨乐说:证明“1+1”还需要新手段,……,四平日报,1992,03,03,3版。(摘自《中国青年报》。)
[2]  科技日报,2009,09,10,3版。[3]  安然,丘成桐:中国数学家当走新路,中国新闻周刊,2006,07,05,60页。[4]  李文林主编,王元论哥德巴赫猜想,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布鲁诺说:“谁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1)表法数真值公式:

r2(N)=C(N)+2π(N)-N/2

这是经典文献没有的理论,打破了学界没有任何公式的定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布鲁诺说:“谁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

而奇合数对数密度定理就是研究和观察(哥猜)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的,

且已经在中科院智慧火花栏目已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5 01:26 , Processed in 0.1015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