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回复: 0

【大院士小故事】数学家华罗庚:谁说“书呆子”没有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9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院士小故事】数学家华罗庚:谁说“书呆子”没有用?

原创  余诗颖  青少年科学普及  2025 年 11 月 19 日 08:30  湖北

在江苏省金坛县的老街上,曾有一家名为“乾生泰”的杂货小店。民国初年,这家小店的柜台后,常常能看到一个瘦小的少年——白天他帮着父亲打算盘、记流水,顾客一走就立刻埋首书堆;深夜里,隔着河的豆腐店老板起身磨豆腐时,总能望见小店窗口透出微弱的油灯,那是少年在借着光演算习题。这个被街坊称作“书呆子”的少年,就是后来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父亲华瑞栋,早年曾是金坛县商界的能人,开过大、中、小三家店铺,还连任县商会丝业董事。可时运流转,一场大火烧光了大店,经营不善又让中店倒闭,最后只剩“乾生泰”这处小杂货铺维持生计。对这位独子,华老祥只有一个朴素的期待:学好生意经,把小店撑起来,将来能有口饭吃。可华罗庚的心思,全不在油盐酱醋的买卖上。

伏天的夜晚,别人都到街边乘凉,华罗庚却守在闷热的小店里,任凭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手里的笔始终没停过;寒冬腊月,他把砚台搁在脚炉上,一边烘着冻僵的手,一边蘸着温热的墨汁做题,连店里包棉花的废纸,都被他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逢年过节,亲戚上门拜年,他总是匆匆应付几句就往家跑,回来还跟父母念叨:“又浪费了半天看书的时间。“

“乾生泰”对面“晋康布店”的伙计,总看见华罗庚坐在方桌前,眼神一动不动地盯着书本,手里还在纸上涂涂写写。街上的叫卖声、河里的船桨声,他仿佛全听不见。时间久了,布店的人私下里都觉得这孩子“有点痴呆”,“书呆子”的外号就这么传了开来。

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儿子常常“怠慢顾客”。有次顾客进店买东西,喊了好几声,华罗庚才从习题里抬起头——原来他算题入了迷,压根没听见动静。母亲总是拉着他的手劝:“罗罗呀,我们是守柜台的命,不是读书的斯文人,省点灯油顾顾生计吧!”华老祥更是又气又急,骂他“念书念呆了”。

为了让儿子“回心转意”,华老祥没少下狠手。他曾把华罗庚堆在桌上的草稿纸一把扯过,撕得粉碎扔到街上;有次甚至要把草稿纸往火炉里扔,华罗庚死死抱住那些写满公式的纸,像护着命一样不肯松手。要是纸真被抢走烧了,他能心疼得昏倒过去。邻居们还说,有回隔壁失火,火光都映到自家屋顶了,华罗庚却先跑到阁楼,抱着一摞书和草稿纸往外跑,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这孩子是不要命了?”

那时没人能理解,这些写满数字的纸,对华罗庚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整块的时间,他就清晨天不亮起床学,柜台前没人的时候就偷偷心算;缺少参考书,他就把有限的课本翻来覆去地看,一道题想出好几种解法。旁人眼里的“呆”,其实是他对数学近乎执拗的热爱。

据说,华老祥对儿子读“天书”的干预,后来因为两件事慢慢松了劲。一次他在茶馆喝茶,一颗牙突然掉了——“牙”和“儿”在金坛方言里发音相近,迷信的华老祥顿时慌了:莫不是独生子要出事?要是华罗庚真有个三长两短,谁来传宗接代、养老送终?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烧儿子的“天书”了,心里想着:“有个‘傻儿子’总比没儿子强。”

真正让华老祥彻底改变想法的,是收蚕丝旺季的一场“账本危机”。那时“乾生泰”白天收蚕丝,晚上结账,有天管账的伙计突然发现,账本里少了 1000 多元——要知道,整个小店连房产算上,资金也才 500 元左右,要是查不出问题,店铺就得倒闭。就在众人急得团团转时,华罗庚小声说:“我来试试算一算吧。”

华老祥根本不信儿子有这本事,可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把账本递给了他。只见华罗庚拿着算盘,手指飞快地拨动算珠,又对着账本上的数字反复核对,没过多久就抬起头说:“账是对的,是伙计算错了。”众人一算,果然分毫不差。看着儿子准确算出的结果,华老祥这才明白:原来儿子读的“天书”,不是没用的闲书,是真能解决问题的本事。

从那以后,华老祥再也不拦着华罗庚读书了。油灯下的“书呆子”,没有因为生计放弃热爱,也没有因为旁人的不解停下脚步。正是这份在杂货店里熬出来的韧劲,让他后来在数学领域不断突破,从金坛老街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青少年科学普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1-20 02:18 , Processed in 0.0737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