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谜
请您最好看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哥德巴赫猜想与优化筛法》,上www.mathsfancy.com网站用优化筛法程序验证一下,就知道您的观点是多少的谬误了
heyide1818,我对您的定理2有一些疑问。
定理2说,所有大于28的偶数皆可表为一个奇素数与一个奇合数之和。
实际上,28=3+25=3+5×5,26=5+21=5+3×7,24=3+21=3+3×7,22=9+13=3×3+13,20=5+15=5+3×5,18=3+15=3+3×5,16=7+9=7+3×3,14=5+9=5+3×3,12=3+9=3+3×3。也就是说,28、26、24、22、20、18、16、14、12皆可表为一个奇素数与一个奇合数之和。那么定理为什么要忽略28、26、24、22、20、18、16、14、12这9个偶数呢?
“哥德巴赫猜想”的彻底证明
上世纪70年代末,一篇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引起轰动,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的一个关于数论方面的重要命题——哥德巴赫猜想,也由此为国人所熟知。二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为这个猜想付出过艰辛劳动,但迄今为止它始终是一个既没有得到彻底证明,也无法被推翻的世界难题,该猜想也因此被誉为数学王国可望而不可及的“明珠”。然而,这颗明珠有望被一个叫李心谦的人摘取。
李心谦,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人,1952年出生,自幼对数学深感兴趣,曾于1981年4月获得“科学画报世界难题奖”,并完全靠自学于1986年被公派留学日本。1978年他开始接触到“哥德巴赫猜想”,从此致力于该猜想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久攻不克,是因为研究这所用的方法不甚对头。因此,他另辟奇径,二十多年来以坚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终于在1999年春天研算成功。但随即由于他在研算过程中用脑过度,脑部供血出现异常,经多次住院治疗后目前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近期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急切盼望该成果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证,将他多年来的心血公布于世,以了结他的心愿。如果“哥德巴赫猜想”由此被攻克,无疑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必将掀开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研究领域中新的一页。
考虑到自己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公认的专家,其研究成果不可能被政府部门和科学界专家轻易认可,为此,他提出可用他研算出的“素数规律”来说明问题。几千年来,人类总是以为“素数无规律”,但李心谦却找到了“素数规律”,这说明他的眼光可能异乎常人 。
他说:“找不到解决素数问题的办法,就没有能力证明歌德巴赫猜想。!”
目前,他身体恢复的相当好,思维已经比较清晰,完全有能力将这个成果公诸与世,急需政府牵线搭桥,以便得到数学界专家对其成果的了解和认可,使其研究成果尽早公布发挥作用,为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做出一定的贡献!
联系人:焦晓峰
地 址:河南省荥阳市京城南路11号
电 话:13373919132 0371-65089925
E-mail:jxf611@yahoo.com.cn
QQ:71928902
[br][br]-=-=-=-=- 以下内容由 wangyuewu 在 时添加 -=-=-=-=-
横批:环球同此凉热
上联:春风送暖北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下联:美酒飘香南洋千家欢庆福满乾坤
xxljgxs:在微不足道的一小段自然数列里验证为真,就沾沾自喜.不仅宣称世界纪录,还吵嚷着要上央视.有如井底之蛙,既可悲又可笑.岂知自然,无边无际?事实上,存在大偶数不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