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uikun-186

伟大的不等式:r2(N^2)≥N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公式回答了计算机无法计算的1+1表法数下限值问题,

例如【什么是“充分大”?王元说:“充分大是一个界线,大于这个界线的数则为充分大。在数学中,这个界线有时可以算出来,有时算不出来。在这里,文献资料显示,这个充分大可以算出来,是10的1000多次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现在计算机每秒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万亿次,这是10的14次方,10的20次方则是计算机能够达到的最高上限;再给大家一个概念,整个宇宙的基本粒子有多少?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上说是10的50次方,那么,10的1000次方是什么概念呢?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数字。所以,三个素数加起来等于一个奇数,这是不能通过计算机做出来的,只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

至于r2(10^1000)的下限值在没有这个伟大的不等式之前,人们无法回答,

我希望论坛中有担当的数学家们出面来呼吁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更奇妙的是我们可以秒算:r2(10^1000)≥10^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把嘴放干净一点!

点评

慢走,不送!看道走路,不要滚!!!  发表于 2022-6-16 17:25
你到我家来“随便”,大小便失禁,我能让你吗?  发表于 2022-6-16 17:15
到底是谁应该把嘴放干净点?  发表于 2022-6-16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奇妙的是我们可以秒算:

r2(2008000^6000^1000)≥

2008000^6000^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些不是随便写出的吗?有什么用呢?一点用也没有!

点评

慢走,不送!看道走路,不要滚!!!  发表于 2022-6-16 1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公式回答了计算机无法计算的1+1表法数下限值问题,

例如【什么是“充分大”?王元说:“充分大是一个界线,大于这个界线的数则为充分大。在数学中,这个界线有时可以算出来,有时算不出来。在这里,文献资料显示,这个充分大可以算出来,是10的1000多次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现在计算机每秒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万亿次,这是10的14次方,10的20次方则是计算机能够达到的最高上限;再给大家一个概念,整个宇宙的基本粒子有多少?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上说是10的50次方,那么,10的1000次方是什么概念呢?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数字。所以,三个素数加起来等于一个奇数,这是不能通过计算机做出来的,只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

至于r2(10^1000)的下限值在没有这个伟大的不等式之前,人们无法回答,

我希望论坛中有担当的数学家们出面来呼吁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更奇妙的是我们可以秒算:r2(10^1000)≥10^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6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继续“随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6-30 07:40 编辑

智者谋局,愚者谋事!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责任是实力的担当。


r2(N^2)≥N体现了科学之美!

点评

什么是“充分大”?王元说:“充分大是一个界线,大于这个界线的数则为充分大。在数学中,这个界线有时可以算出来,有时算不出来。 2大不大?  发表于 2022-6-30 04:49
扯出王元爷来,您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不靠谱的了,这比写的都准!呵呵  发表于 2022-6-30 04:47
科学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数学之美在于分不清是腚是嘴。王元祖师爷的话您也信?  发表于 2022-6-30 0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肉强食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hajungong先生的第二封公开信
hajungong57141先生: 您好!
参加"世界一流难题"的学术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 的亊情.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在百度,腾讯点击: "王元杨乐评论离散数学" 注意到: 杨乐先生说: "如果靠加加减減和微积分去解决,无论花多少时间,也绝对搞不出哥德巴赫猜想."而多少年来本吧的讨论中很少有人脱离"加加减减和微积分"的范畴,也很少有人用王元先生的覌点: "离散问题用离散方法处理为妥."
在哥徳巴赫猜想吧讨论中,崔坤与hajungong57141的争论已经多年,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数学证明?". 如果,崔坤的命题是:若 r2(N)为將偶数N(N是大于等于6的偶数)表为素数之和的表示法个数,则 r2(N) >0. 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 而hajungong141认为崔坤的方法是循环论证(即伪证).亊实上,解决这个争论很简单,只要崔坤能证明: 若 r2(N)>0 ,則r2(N+2)>0.证明过程是通过演绎法计算的(其本质是证明 r2(N)是可递归的). 如果成功了,我们將是崔坤的坚定支持者. (请注意: 中国预印本.数学序号: 1286文第86--92页,已经证明了 r2(N) >0 使用的核心方法是: (1)用中国剩余定理分层构造了与自然数集合一 一对应的代数系统. (2)用列向量集合Gn和GN(*)构建幂集代数(也满足布尔代数),利用了集合论的演绎算法. (3)用埃氏筛法判定至少有一对正整数之和就是"素数之和.". (4)作者定义的分量同余及非分量同余关系将 (1),(2),(3)链接起来.).
为使我们的泱泱大国能成长为数学強国,为此建议数十万数学师生积极参与这埸学术讨论.希望中科院能关注,引导以及预印本的管理者能提供搜索原文的便利.
致以 敬礼!
您们的朋友 吕渊 2020年0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不等式:r2(N^2)≥N

是有严谨的数理逻辑推理得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4 21:18 , Processed in 0.1026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