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塞上平常心

与很好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
欢迎拿出你的依据和事实。
提几点建议:
讨论的双方目的是一致的,共同解决所讨论的问题。因此双方是朋友关系,不是谁要压倒谁,更不是敌对关系。一般来说,应取长补短,双方不会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当然,我并不反对在具体问题上搞清是非。
说话要有依据,尽量用事实说话,不要只讲空洞的结论。
推理尽量严谨、严格。
望你畅所欲言。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天看到陈省身先生一篇文章,他说发展数学势必要办够水平的研究院,“学生来了,要给他们基本训练,就要为他们开高水平的课。所谓的基本训练有两方面。一是培养推理能力,一个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推理,什么是不正确的推理。你必须保证每步都正确。不能急于得结果就马马虎虎,最后一定出毛病。二是要知道一些数学,对整个数学有个判断。从前是与分析有关的学科较重要,20世纪以来是代数,后来是拓扑学等等。”(陈省身《数学是有很强活力的》 《科学时报》2002.08.20)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要想“知道一些数学,对整个数学有个判断”,我坦言自己做不到,只能是多少了解那么一点点吧。但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应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推理,什么是不正确的推理。我没有机会到学校接受这样的培训教育,只有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培养提高推理能力。与网友讨论,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培养自己推理能力的好机会。
       专家说,数学“需要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证明。”我一百个赞成,我把这句话看做是讨论问题的基础原则。
       当然,推理能力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会严格要求,努力逐步提高。1234567说我是“自以为是”,我想一个人要做到不自以为是,就必须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认真分析,明确自己的依据,检查自己推理的每一步是否严谨、严格。我愿意与很好、1234567等网友共同采用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证明来讨论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提、依据是推论的基础。
专家说,“用十进制或二进制表示一个数,并没有改变这个数的根本属性。本文中的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证明Collats猜想。”
将“改变数的根本属性”作为其结论的依据,是否欠妥?二者毫无联系。
很好先生说,专家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这种直率的态度,很好。只可惜,很好先生似乎没有认真推敲专家的话,又提出一个几乎与专家类似的依据:“须知,“1+2=3 ” 不会因为计数进制的不同,而改变的呀!”这个依据与结论依然毫无联系。
我举例说明,二进制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比较方便。此时,很好先生又说,“方法A是否相对简单,这与方法A能否解决“3N+1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呀!”
这是否可以说,很好先生认识到用二进制可以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并不需要改变数的根本数学,自然也不会否定“1+2=3 ”。
当然,我的举例与3N+1问题不是一个问题。采用二进制能否有利于解决3N+1问题,需要实践证明。同理,要否定二进制在解决该问题中是作用,也需要实际证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没有意义。
我期盼的是很好、1234567拿出有力的证据和严格的推理。当然,我也会努力拿出依据说话、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先生说了再见,1234567来了。遗憾的是,1234567埋怨了我的“态度”之后,并没有拿出具体的依据和推理。我想,他误会了。大家一起讨论,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吧,没有信任和理解讨论自然不愉快。我是认真的,也认真欢迎不同的意见。希望随着讨论的深入加深彼此的信任、理解。还没有讨论问题,先表示对对方的反感,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拿出你的依据,讲出你的道理。我真诚欢迎你……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难,难在真正的讨论不是喊口号,也不是举手表决。
不必勉强,我只能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很好、1234567暂时不想说话,也只有顺其自然。
我会在认真地说说我的观点,请各位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塞上平常心 于 2015-7-3 08:40 编辑
maoguicheng 发表于 2015-6-26 22:00
数学不是实验科学,需要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证明。仅凭对有限个数的观察,是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的。
上面这 ...


       mao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刚接触到一个猜想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也赞成多从积极方面理解专家的意见。不过,这样的意见作为专家的意见应当严谨些。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
       “文中多次强调‘观察’,这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这是本条意见的结论。
       “数学不是实验科学,需要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证明。仅凭对有限个数的观察,是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的。”这是专家对以上结论提出的依据、推理。
       我认为,专家后面的依据和推理基本是正确的,我赞成。
       问题出在哪里?
       我不赞成专家的结论,前面已经借用一些数学专业人士的话表达了我的看法,不再重复。
       专家的主要要疏忽是“仅凭”二字。人们认为观察在数学问题研究中是必要的、重要的,但没有人说仅凭观察就可以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更没有人反对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证明。恰恰是专家自己是推理,没有注意到依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专家的推理也有一点点不够严谨。“对有限个数的观察”是什么意思呢?人们观察、分析问题一般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你不可能对所有的自然数逐个都观察分析一遍。对有限个数进行观察,并没有错。
       第三,将“仅凭”二字用于对投稿文章要尊重事实的。有些网友这样说,可能是他没有看到我的证明、论证,毫不奇怪。但专家既然看了我的文章,必然看到了我文中的证明、论证。当然,专家工作太忙,对某些稿件没有认真看,也是有的,我理解。但这不应作为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很好、1234567先生是近日身体欠佳,还是另有原因,这几天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直率的批评,让我感动,可惜在具体问题上基本上没有看到过他们的具体意见。我的直觉告诉我,很好、1234567在数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不然不会到此发表那些果断的意见。
我想对很好、1234567提个建议:积极参与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发表一些具体意见。一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各位网友受益;二则对自己也是一个磨练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塞上平常心 于 2015-7-4 15:27 编辑

       以上对专家5月23日的两条意见谈了我的看法。欢迎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其实,要否定我的文章,完全可以从我的具体论证入手。定理1、2是退回的那篇稿件的主要内容,若能够否定这2个定理,我自然无话可说。
       单单从字面上看专家的意见,很容易使人认为我的文章根本就没有有关的证明,mao先生的理解就是这样。大家可以去看我在《向专家请教,磨练自己》中的有关内容。这里仅用定理1,作一点简单介绍。

       采用二进制研究Collatz问题,很容易观察到:
        (11011100110001010101*11+1)=1010010110010100000000
        (11011100110001*11+1)=1010010110010100
       显然,1010010110010100000000/100000000
              =1010010110010100/100=10100101100101
       也就是说,(11011100110001010101*11+1)/100000000
                    =(11011100110001*11+1)/100=10100101100101
       若换作十进制数:
       我们则较难直接判断出(904277*3+1)与(14129*3+1)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观察的基础上,我令数集A={x|x非≡5(mod8),x∈M},相应的数集A的补集={x|x≡5(mod8),x∈M}(注意,我有意改用了十进制数),同时归纳出定理1:
       定理1:若m∈A的补集(m≠(2^2k-1)/3),则必有唯一的mk∈A使得m=mk×2^2k+(2^2k-1)/3 且 D(m)=D(mk) (k∈N,k≠0,mk>1)
       (证明暂略)

       显然, 若有m∈A的补集,必有唯一的mk∈A与之相对应;若有mk∈A,必有无数个m∈A的补集与之相对应。
       这说明,我的论证是针对所有奇数的,并非是仅凭举例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曾经给我提出过一些很好的意见,我做了自我批评、检讨。
现在对专家的某些意见发布自己的一点意见,也是一种自我锻炼、学习。我的分析、推理是佛正确,非常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特别欢迎很好、1234567提出意见。具体的讨论比总是高喊“!!!!……”要有益、有趣。
人应该在交流中、讨论中学习,进步。讨论不谁要争高低,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塞上平常心 于 2015-7-4 18:26 编辑

感谢mao先生的参与,欢迎多批评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9 01:19 , Processed in 0.07221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