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qhdwwh

简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yangke发表于 2021-1-12 11: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概率方法仅提供可能性,没有确定性;属于靠不住的方法。


分成两个段落;用素数定理或其他方法估计两区段中素数个数,得出区段素数概率,概率用四则运算得素数碰撞概率,碰撞概率再乘以和数;这就是概率方法。


qhdwwh发表于 2021-1-14 02:15 | 只看该作者
在哥德巴赫猜想命题        中,大于等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
事实是偶数哥德巴赫分拆数是确定的,这个确定数,用概率方法是无法得到的,同意你的意见概率方法是靠不住的。
如果我们改变思维方法,不是去求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的数学表达式,而是去判断大于等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能找到一个(或以上)的素数对,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
对任何大偶数,用WHS筛法能够很快找到一个(或以上)的素数对,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即使对人们认为无法想象的充分大偶数,用WHS筛法也能很快找到答案。这时用概率方法做基本判断,确定筛法区间范围,用WHS筛法能够很快找到一个(或以上)的素数对,达到证明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目的。
这时会发现,概率论的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正态分布曲线)在这种情况下,也都是适用的。


楼主|wangyangke 发表于 2021-1-24 0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gyangke 于 2021-1-24 06:23 编辑

qhdwwh用的是概率方法,是靠不住的;在这里确定性并非是指用等号表达的数学式;你能确定的证明有1对而且被认可是在别人之前,你即赢家,,,


发表于 2021-1-25 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hdwwh 于 2021-1-26 00:48 编辑
wangyangke 发表于 2021-1-24 04:15
qhdwwh用的是概率方法,是靠不住的;在这里确定性并非是指用等号表达的数学式;你能确定的证明有1对而且被 ...



wangyangke先生:

我的证明用到高斯素数定理,和排列组合的相关公式,用了函数的单调性等,这些都与概率方法无关。但是在应用WHS筛法时, 运用概率方法进行辅助判断,做到有的放矢,能快速找到哥猜解而已。
至于证明是否对,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反例,或者找到我提供的数据错误,我真诚欢迎中科院和网友来否定。
发表于 2021-1-25 1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gyangke 于 2021-1-25 18:32


qhdwwh用的方法都与概率方法无关吧,那是我的观察判断失误,我没有看懂;那我在此申明我对qhdwwh的哥猜证明的附议作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而用的方法都与概率无关,那是快乐的事;祝你愉快!

  楼主|wangyangke 发表于 2021-1-30 00:40 | 只看该作者
概率证哥猜诸君:诸位找到概率证哥猜的方法,实属不易;而且,概率证哥猜提供的哥猜解概率虽越来越小,但概率证哥猜提供的哥猜解数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给诸君以乐趣;概率方法是靠不住的这个主题扫了诸君的兴趣,有些不过意了。放弃概率证哥猜,哪位能找到可靠的方法,那将是真正的乐趣哟;,,






上面的文字是我和wangyangke先生在平台(概率方法是靠不住的)上交流的内容。首先我同意用概率方法        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原因是用概率方法证明得不到确定性。
WHS筛法能得到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有一整套操作方法,我没有用wangyangke先生所说的:
分成两个段落;用素数定理或其他方法估计两区段中素数个数,得出区段素数概率,概率用四则运算得素数碰撞概率,碰撞概率再乘以和数;这就是概率方法。
这种方法太繁琐,不适用。
WHS筛法和概率证明方法完全不同。可以筛出偶数的全部确定性,即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数值,和每个素数对数值。也可以根据要求,筛出偶数由某个区间素数构成的素数对,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WHS筛法不受数字位数限制,因此能够验证证明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如果有机会验证,一定能让人大跌眼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给出4组共12个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是用WHS筛法的序数和法经4次筛出的。这些偶数是有代表性的:1)在拉曼纽扬系数Cx中,偶数含有多个小素因子,Cx值大,如60060=2*3*5*7*11*13, G2(60060)=1564,
含素因子大,且少的偶数Cx小,G2(x)值小,如60058=2*30029, G2(60058)=410,  60062=2 * 59 * 509   G2(60062)=387,  
不含奇素数因子的偶数,如x=2^n,  Cx没有给出计算方法,按陆元鸿教授说,这种情况数学界约定按Cx=1处理,   524288=2^19, G2(524288)=2367.
      这12个素数代表了偶数的各种类型,按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测数学式,陈氏定理数学式计算得不到确定性的结果。按WHS筛法可以得到这些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哥德巴赫分拆数),并能给出每个哥猜解的正确数值。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12个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数,和偶数哥德巴赫分拆数下限的数学表达式G2(X)>0.5X/(lnX)^2的计算值,为便于核查给出了偶数的素因子构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888@ 发表于 2021-3-1 02:21
请问楼主:262146和262148的素数对是否反了?我认为262146的素数对是2661;262148的素数对是1320.望好友 ...

重生888@先生:谢谢!
您的意见是对的,我在制表时出现疏忽错误,谢谢您的提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等式表达哥德巴赫分拆数数的确定性是不可能的,比如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测,用不等式表达偶数哥德巴赫分拆数下限范围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偶数哥德巴赫分拆数下限的数学表达式G2(X)>0.5X/(lnX)^2(式中,X为≥10偶数),该不等式绝无反例。
       用WHS筛法能够筛出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即偶数哥猜解的全部集合G2(X),或部分哥猜解。按哥德巴赫猜想的定义:每个大于 2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找到部分哥猜解,对证明该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已经足够了。
       WHS筛法能够筛出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是唯一的,正确的。因为素数数量无穷,因此每个大于 2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成立。即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得到任意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1)首先必须得到相应的素数的确定性,2)然后再求得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问题1)﹑2)是不能用数学式得到确定性的(素数对数量和素数对数值),这是个只能用特殊的数学方法(WHS筛法)以实践的方式才能解决的数论问题。                          
       现在人们已经找到10^23内素数有1925320391606803968923个,那么[10,2*10^23-10000]区间内的任何偶数,都可以用WHS筛法找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哥猜解数值,证明对这些偶数哥德巴赫猜想都成立。
       欢迎中科院参加实际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布朗方法的最好结果是陈景润得到的。他在1973年发表了“1+2”的证明,“1+2”也被称作是陈氏定理。现今数学家们普遍认为,陈景润使用的方法已经将筛法发挥到了极致,以筛法来证明最终的“1+1”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布朗方法似乎在最后的一步上停止了下来。如今数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证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还需要新的思路或者新的数学工具,或者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重大的改进,也有认为仅仅基于现有的方法上的改进无法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
      我原创了WHS筛法,符合数学界的主流意见,用这个新的数学方法,新的数学工具能够筛出素数,也能筛出二个素数之和的全部组合,而这正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关键—一种新思路。
      我原创的WHS筛法,将埃拉托斯特尼筛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引入合数特征数概念,应用计算机函数,能将自然数区间的素数筛出,和相关合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数轴,依此构成数学模型,将模型按规则复制,即可得到一个区间连续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部分哥猜解—部分确定性或哥德巴赫分拆数—全部确定性)。
       WHS筛法筛出的结果具有正确性和唯一性。
       网上有多人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也提出多种方法,但仍停留在抽象思维层面,没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用一个新猜想来代替哥德巴赫猜想。
       验证区分那些是证明,那些依然是猜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无争议地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人们想到了筛法,纵观以前提出的筛法,只是徒有其名,而无有其实,没有实用的数学方法,既筛不出素数,也筛不出偶数的素数对构成。以致数学家们普遍认为,陈景润使用的方法已经将筛法发挥到了极致,以筛法来证明最终的“1+1”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后来,网上,又有多种筛法提出,也只是猜想形式,不能实用。于是有人认为:解析数论是泥潭,呼吁人们跳出这个泥潭。
       WHS筛法,能够以确定的形式,筛出素数,也能筛出偶数的素数对构成,给出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一般的偶数很容易验证﹑证明,即使对充分大的偶数,验证和证明也不难做到。
       中科院认为研究哥猜要加上充分大,本人提出可以做到,但是中科院不予回应,可视为美中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跨世纪数学难题的完美解决  
       人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识到自然数中素数的分布没有规律,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没有规律,因此,无论是素数,还是偶数的哥猜数都不能用数学式来表达其确定性(精确值)。但是,可用不等式来表达偶数哥猜数的范围。因此,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是实践的数学,即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偶数哥猜解的确定性。即使这样,用大海捞针的办法,用计算机碰撞凑数的办法,因为效率低下,也是不可取的。
       WHS筛法是效率很高(不进行大素数求和运算),精确度高(模型复制),能按偶数的大小顺序排列,将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排列在二维图表上(WHS筛法三筛法,四筛法),因为使用数学模型复制,因此效率非常高,且精准。对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形象表达“1+1”的过程,比如,前面的“1是筛法首先已经确定的,后面的1”,我们只要在代表该偶数值的行里找到前面的“1相对应的1即可。
       WHS筛法有很大的机动性,可以对单独一个,几个,或一个区间大量连续偶数寻找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
       一个困扰数学界的世界难题和世纪数学难题就这样被新的数学方法(WHS筛法)完美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WHS筛法是用逻辑推理得到的数学方法,因此是正确的数学方法。无论是寻找素数和寻找偶数的哥猜解或哥德巴赫分拆数,结果都是正确无误的。我提供的这些数据还没有人能找出错误(欢迎大家继续努力,特别欢迎中科院参与),这充分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由于方法具有很高效率的实用性,因此可以用于对任何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证明。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类的数学问题,却不去研究寻找素数,和素数的组合构成偶数的规律和方法,岂不成了寻找无源之水,无本之木。WHS筛法是解决素数和素数对构成的最佳数学方法。有人认为筛法和解析数论是泥潭,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下面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
       WHS筛法→正确的数据→正确的统计结果→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WHS筛法能够给出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确定性(没有差错),用WHS筛法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逻辑严密,方法正确,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了WHS筛法中的WHS双筛法,由于方法逻辑推理正确,因此用该法筛出的素数正确,我给出了很多素数,至今没有人能找出错误。
       用其它现有的筛法筛出的素数不能避免产生殆素数,这可能是中科院不回应我的提议的原因之一。
       WHS筛法中的WHS三筛法﹑四筛法﹑序数和法,符合逻辑推理,因此用这些方法筛出的偶数哥猜解和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都是正确的,我筛出的偶数的哥猜解哥德巴赫分拆数,没有人能找出错误,充分证明了这些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只要人们愿意任何偶数都可以用WHS筛法验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这样充分有力的事实,有些人却看不到。
       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研究的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即含无穷大偶数,这种情况之下,用任何数学式来表示数学的确定性(精确值)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是多大的偶数,只要能写出来,区间素数组能给出,那么用WHS筛法就能筛出相应偶数哥猜解,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研究数学应该具备起码的哲学知识,否则可能会钻牛角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18 19:18 , Processed in 0.1157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