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回复: 0

9 月以来清华大学已发 9 篇 Cell、Nature 和 Science,2 篇数学四大;CNS 即将破 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4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月以来清华大学已发 9 篇 Cell、Nature 和 Science,2 篇数学四大;CNS 即将破 30

原创  科技大满贯  科技大满贯  2025 年 11 月 3 日 09:08  四川

9 月之前,北京大学是国内在 Cell、Nature 和 Science 三大顶刊上发文最亮眼的高校,不仅稳居国内第一,甚至还排进了全球前三。而进入 9 月以后,北大的 CNS 进入了“调整期”;这段时间,此前发文量第 2 的清华大学接过了“冲锋棒”,迎来了 CNS 发文的“爆发”,上周再连发两文,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10 月 29 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SIGS)康飞宇、贺艳兵、吕伟、侯廷政与天津大学杨全红合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顶刊 Nature 上报道了一种用于固态电池的高塑性固体电解质界面。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塑性富无机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它能在高电流密度和高面容量下保持结构完整,同时允许离子快速扩散。该 SEI 的塑性源于 Ag2S 和 AgF 组分,它们由 SEI 中的 Li2S/LiF 与介电复合电解质里的 AgNO3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即使在 15 mA cm^-2 电流密度和 15 mAh cm^-2 面容量条件下,对称锂电池凭借该 SEI 可稳定循环超过 4500 小时;在 -30°C 条件下,对称电池仍能在 5 mA cm^-2 / 5 mAh cm^-2 的实际工况下,持续运行 7000 小时以上。



总之,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塑性富无机 SEI”的概念,为解决目前固态电池存在的“快充”、“低温”和“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加速实用化固态电池的研发。本文第一单位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也是该院今年发表的第 4 篇 Nature 了。文章最后通讯作者为康飞宇,他分别于 1986 年和 1988 年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并在 1997 年取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康飞宇曾在清华大学多个部门任职,还曾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等,目前为该校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



10 月 30 日,清华大学骞伟中和崔超婕合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顶刊 Science 上报道了将高氢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气转化为烯烃。该研究报道了一种钠修饰的 FeCx@Fe3O4 核壳催化剂,该催化剂将水煤气变换(WGS)与合成气制烯烃(STO)耦合,原位把水转化为氢气,用于合成烯烃,使氢原子经济性(HAE)达到约 66–83% ,明显高于甲醇制烯烃(MTO);同时还实现了约 95% 的 CO 转化率和 >75% 的烯烃选择性。通过重水同位素示踪和阻断 WGS 路径,验证了耦合效应,并对 WGS 的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这些结果在较低 H2/CO 比下获得,表明减少 WGS 反应中的蒸汽用量、降低 CO2 和废水总排放。



总之,该研究在将合成气转化氢原子的经济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实现可持续的 STO 工艺,具备产业化潜力,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有意思的是,本文和我们前天报道的马丁等人那篇 Science 的投稿历程几乎一模一样,详见:《今年第 4 篇NS正刊,北京大学马丁与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等在顶刊 Science 带来重磅成果》。本文更晚 1 天投稿,两篇文章同一天被接受(历时 2 个多月),同一天正式发表;而且 Science 杂志还对这两篇文章共同配发了题为“Two diverging paths for clean fuel”的“Perspective ”评论文章。





本文的第一单位为清华大学,最后通讯作者为骞伟中,他 1988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到化工厂工作了几年,后来他又考取了北京服装学院化工研究所的研究生,1999 年硕士毕业后到清华大学读博。2002 年他博士毕业后便留校任教至今,目前为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



随着上周清华大学再发 2 篇 NS ,9 月以来,清华大学以第一单位已发表了 9 篇 CNS 正刊了,位居同期国内第一;在此期间清华大学还发了 2 篇数学四大。而截至目前,清华大学今年以第一单位已发表了 29 篇 CNS 正刊,其中 6 篇 Cell 、16 篇 Nature 和 7 篇 Science ;而这一成绩已追平了清华大学去年全年,今年几乎铁定将创历史新高。而清华大学目前 29 篇 CNS 的发文量则继续排在国内高校的第 2 位,排名首位依旧是 34 篇的北京大学,不过现在两校的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了。其实上半年北大“一骑绝尘”时,我便预测清华下半年应该会“发力”,毕竟科研成果大多时候还是有周期性的,有的恰巧就“扎堆”发在一起了。虽然目前北京大学的优势还算比较明显,但也不百分百确保年终时还是稳坐第一,后续两校的发文趋势我们会继续关注。



科技大满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1-5 05:01 , Processed in 0.079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